【兒童發展】6個月大不能用手支撐身體而坐要留神 0至6歲從日常生活練大小肌肉【附發展進程表】

兒童健康

發布時間: 2021/10/18 11:08

最後更新: 2021/10/26 10:46

分享:

分享:

物理治療師指出如果孩子發展比同齡差距多於2至3個月,有機會是發展遲緩。

小孩識行識走是每個父母的最大心願,然而先天或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小朋友的肌肉發展,家長在訓練子女肌肉及肢體協調時,有何注意事項?

一歲前訓練軀幹肌   一歲後訓練小肌肉

人體需要靠大肌肉及小肌肉控制活動:大肌肉控制走路、跳躍等大動作,小肌肉則用作協調細微動作,包括控制手指及手腕活動,例如綁鞋帶、執筆寫字等。小朋友的大肌肉會比小肌肉早發展,所謂「三仆、 六坐、九扶籬」,意思是嬰兒三個月大可以轉身、六個月大懂得坐、九個月大能扶着步行,這一切都涉及嬰兒的大肌肉發展,建議家長應在這段時間訓練孩子的軀幹肌肉,例如腰頸肌肉的穩定性。

例如可以讓三個月大的嬰兒趴在平地轉身,透過自我探索,嘗試撐起頸部及上半身,鍛煉寶寶的腰、頸、軀幹及手力。六個月後讓小孩嘗試自行坐立,或者用玩具引導小孩轉身,太早坐立背部肌肉可能還未能支撐脊柱,引致寒背或脊柱側彎。市面上有不少聲稱特別設計、讓小孩學坐的BB凳,其實未必適合,因為初生嬰兒一旦頸部不夠力,即使坐着亦無法支撐,令身體和頸項偏側。

一歲以後,家長要開始留意子女的小肌肉發展及肢體協調,建議讓小孩多自己步行及嘗試落樓梯;三歲起則留意小孩的手工技巧(例如扣鈕、界內填色)、手眼協調及平衡(如穿褲時單腳站立),觀察他們的自理與活動能力是否與正常同齡兒童相若。

最新影片︰「女飛魚」化身教練培養泳壇精英 蔡曉慧:運動員是輸得最多的人

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,訓練子女的大、小肌肉(如欲知道詳情,可點擊下圖):

點擊圖片放大
+8
+7

與同齡相差兩至三個月  或發展遲緩應求醫

家長最擔心莫過於子女的發育速度比其他人慢,如果小孩的發展落後一至兩個月,家長毋須太過擔心,可能只是未被啟發或未有機會做出不同動作,一般能透過反覆練習及運動強化肌肉改善。但如果孩子發展與其他同齡兒童差距多於兩至三個月,例如六個月大仍軟弱無力,不能用手支撐身體而坐,有機會是發展遲緩,應向兒科醫生求診。以下是兒童肌肉發展的參考標準(如欲知道詳情,可點擊下圖): 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讓寶寶「自我探索」   有助鍛煉肌力

現代父母對寶寶十分照顧,稍有哭啼便急不及待抱起安慰。其實嬰兒哭啼時會深呼吸,肺部得以擴張之餘,手腳亦同時郁動,有助嬰兒正常發展。

想寶寶有更多機會活動身體,最好是讓他在安全情況下四處攀爬「自我探索」,父母從旁觀察。西方有所謂「Tummy Time」的概念,即是在寶寶清醒及父母護着之時,任由他肚子著地四處趴,或者趴在父母肚皮上,每次短短兩、三分鐘,便足以鍛煉嬰兒的頭、頸及肩部肌肉。嬰兒愈早鍛煉肌力,往後的爬、坐、行也能駕輕就熟,即使偶有跌撞,亦不成問題。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:https://bit.ly/3a6HT6T
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

撰文︰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妙枝、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婷婷